縣域經濟雖然一頭連著城市,一頭輻射著鄉村,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載體,也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支撐。但是不得不承認,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縣域經濟一直都處于弱勢地位。目前我國有1800余個縣和縣級市,普遍存在人口持續外流、產業結構單一、基礎建設落后、消費能力薄弱等問題,再加之當前面臨的新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縣域經濟不得不面對歷史性的挑戰。
\r\n
縣域經濟到底弱在哪里,原因又是什么。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場偶然,或許是城鎮化進程的腳步太快,或許是一線城市急速擴張不斷吞噬人口和其他資源,也或許是區域發展中這樣那樣的矛盾導致。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歷程的必然。結合時代背景,我們黨當時在深刻總結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后,認識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能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是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必須經歷的過程,是必須作出的正確抉擇。也正因如此,一路走來發展的大方向都是往大都市、大沿海傾斜,任何人都明白投資是隨著政策走的,然后產業圍著投資轉,繼而人口追著產業跑,最終形成“大城吸小縣、產業東南飛”的局面。大都市與小縣城,中部地區與沿海在經濟、文化、教育資源、基礎設施建設等等方面的差距不斷被拉大。
\r\n
經濟社會良性發展最需要的是高新技術人才和勞動力、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活躍的社會消費能力,這些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然而在“上半場”的競賽中,處于絕對劣勢的縣域經濟,人口在外流,消費力在外流,現有產業規模小、附加值低,受基礎設施薄弱、營商環境等方面影響高新產業又引不進來,繼續按照這個發展邏輯運行,縣域經濟幾乎沒有翻身的希望。
\r\n
然而黨的十八大以來,各項創新理論不斷豐富發展,全黨上下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黨中央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及時準確地把握發展階段新變化,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極端重要的位置上。明確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黨和國家政府通過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等一系列措施,為緩解區域不平衡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也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讓縣域經濟實現破局脫困成為可能。
\r\n
目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新的機遇已經來臨,縣域經濟想要脫困必須審時度勢,主動順應新發展要求。“上半場”雖然吃虧但還是積累了一定基礎,“下半場”務必要抓住機會,深刻領會新的發展格局,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從優勢中積勝勢,奮力破局。一是要拒絕“躺平”。充分發揮“挺搶”作風,目前正迎來新一輪發展的新浪潮,當前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思路就是要“搶”,要牢牢抓住機遇不放手,搶政策、搶人才、搶投資,搶占各種先機,躺平即是等死,唯有時刻挺身在前、搶抓機遇方能擺脫困境,一定要充分領會“跳起來摘桃子”的核心要義。同時持續開展作風整頓,大興實干之風,堅決改變干部作風,重塑發展觀念。二是要打破“內卷”。阻礙縣域經濟發展的另一個阻力就是縣域政治權力關系化,公私關系在政府和社會之間界限模糊,同時還部分存在地方本位主義,形成某種庇護關系,嚴重影響到區域內的營商環境,外面優秀的產業進不來,本土傳統產業持續內耗,逐漸喪失核心競爭力。營商環境是一個地方重要的軟實力,下定決心將“放管服”改革不斷挺向深水區,進一步優化好營商環境就是在解放生產力,就是在提高綜合競爭力,這是解決縣域經濟發展問題的“牛鼻子”。三是要學會“迎合”。要擺脫“我有什么,就發展什么的”固定思維,都市與縣城的巨大差距已是事實,要試著站在都市圈和城市群需求面的視角來審視自身的發展道路,把“人家需要什么,我就發展什么”作為新的發展定位。既然國家有政策,我們就應該充分利用好政策,跟上政策的腳步,再結合自身的資源和條件,找到獨一無二,城市群市場需求不可或缺的絕對優勢項目,讓自己順利“進群入圈”,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才能調動起縣域經濟的繁榮。四是要脫離“低能”,要想堅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擺脫產業“低能”是需要高質量人才和高質量產業作為支撐的。人口是一切經濟社會活動的基礎,人才更是第一資源,吸引高質量人才除了優厚政策以外,縣城的人居環境和精神文明建設同樣重要,公共服務設施是否能夠更好地滿足日常生活和生產需要,也會直接影響人才的引進,不但要思考如何引進來,更要注重能否留得住。另外我們還要進一步完善好產業配套設施,良好的配套設施有利于培育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穩定擴大縣城就業崗位,就業崗位多了,回鄉勞動力自然也會增加。
\r\n
古人云“郡縣治,天下安”。國家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和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為縣域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如果能在“下半場”有效拒絕“躺平”,打破“內卷”,學會“迎合”,擺脫“低能”,不斷縮小自身與發達地區或市區的差距,必將實現新的跨越,譜寫出縣域經濟在圍繞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上的新篇章。
------------------------------------------------------------------------------------------------------------------------------------------------------------------------------------------------------
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版權與免費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湖南省益陽市廣播電視臺"、"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益陽電視新聞網"的所有作品(如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益陽廣播電視在線,任何媒體、網站或 未經本網書面協議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②本網書面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益陽廣播電視在線",違者追究責任
③本網轉帖的文章均轉載自國家的正規網站,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跟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④如本網轉載稿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及時和我們聯系。新聞糾錯:80085816@qq.com
------------------------------------------------------------------------------------------------------------------------------------------------------------------------------------------------------